大众养生网

为什么灌肠后要取右卧位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灌肠后取右卧位主要是为了促进灌肠液在肠道内充分保留并发挥效果,同时减少不适感。这一体位选择通常与人体解剖结构、重力作用以及患者舒适度等因素有关。

1、解剖结构因素

人体乙状结肠位于左下腹,而升结肠位于右侧。采取右侧卧位时,灌肠液可借助重力作用从直肠经乙状结肠流向升结肠,有利于液体在结肠内更充分地分布,从而增加肠道黏膜对药液或灌肠液的吸收面积,提升灌肠效果。尤其是清洁灌肠时,该体位能帮助液体更深入清洁结肠近端。

2、减少不适感

右侧卧位能使灌肠液在重力作用下向结肠深处流动,避免液体过早从肛门溢出,减少频繁排便的冲动。对于老年体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此体位可降低液体渗漏风险,维持灌肠液至少5-10分钟的保留时间,确保治疗有效性。

3、优化治疗效果

在治疗性灌肠(如中药保留灌肠)时,右侧卧位可使药液更长时间接触病变肠段。例如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累及左半结肠,右侧卧位反而能让药液通过右半结肠缓慢流入左半结肠,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此外,该体位可减少灌肠液对直肠的刺激,降低肠痉挛发生率。

灌肠后需维持右侧卧位10-15分钟,具体时间根据灌肠目的调整。若灌肠过程中出现腹痛、心慌等不适,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调整体位。实施灌肠前应排空膀胱,灌肠结束后变换体位需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特殊疾病患者如肠梗阻、心力衰竭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体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