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出现便秘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压迫以及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若长期未缓解,需警惕肠道疾病等病理因素,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激素水平变化
怀孕期间体内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该激素可松弛肠道平滑肌,导致肠蠕动减弱,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水分被过度吸收后易引发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症状。此类情况属于妊娠期常见生理现象,通常分娩后激素水平恢复可逐渐缓解。
2、子宫压迫
随着孕周增加,子宫体积逐渐增大可能压迫直肠,使肠道空间受限、粪便通过受阻。尤其在妊娠中晚期,胎儿入盆后对直肠压迫更为显著,可能加重排便困难。适当调整体位如侧卧位,可部分减轻压迫症状。
3、饮食结构不合理
部分孕妇因妊娠反应食欲下降,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为控制体重过度限制饮食,导致食物残渣体积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此外,饮水量减少、运动量下降等因素也会影响肠道功能,增加便秘发生风险。
孕妇日常应注意增加全谷物、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每日饮水量建议在1500-1700ml,并保持散步、孕妇瑜伽等适度运动。若通过饮食运动调节仍持续便秘,应在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