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引发躯体疼痛的原因可能涉及神经递质异常、慢性炎症反应、中枢敏化、肌肉紧张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机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躯体症状。
1、神经递质异常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这些神经递质不仅调节情绪,同时参与疼痛信号传导。当这些递质失衡时,会降低疼痛阈值,使患者对正常生理刺激产生疼痛感知。
2、慢性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体内IL-6、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炎症介质可直接刺激外周神经末梢,引发全身性疼痛反应,同时通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3、中枢敏化
长期抑郁状态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调控功能紊乱。杏仁核过度活跃、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等改变,使得大脑对疼痛信号的加工处理出现异常,轻微刺激即可被放大为明显痛觉。
4、肌肉紧张
抑郁状态常伴随持续焦虑,引发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这会促使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导致乳酸堆积和局部缺血,形成肩颈、腰背等部位的慢性肌肉疼痛。
5、心理因素
抑郁情绪与疼痛感知存在双向作用机制。负性情绪会增强疼痛敏感度,而持续疼痛又会加重抑郁症状,形成恶性循环。这种心身交互作用常表现为难以定位的游走性疼痛。
对于出现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缓解躯体症状。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的疼痛症状可随情绪改善而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