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增生性赘生物,常见于结肠和直肠。大多数肠道息肉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类型存在癌变风险,尤其是体积较大或病理性质异常的息肉。
肠道息肉可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慢性炎症刺激、高脂低纤维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高危人群包括40岁以上、有肠道息肉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者。部分患者会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但许多小型息肉无明显临床表现,常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若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建议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的食用,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癌筛查。确诊的息肉通常需在内镜下切除,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病理结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