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和阴虚的症状有所不同,需结合具体表现进行区分。阳虚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等虚寒症状;阴虚则常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虚热症状,两者均需通过中医辨证明确。
1、阳虚
阳虚患者由于阳气不足,无法温煦机体,常出现四肢冰凉、畏寒怕冷,尤其腰膝部位容易发凉。部分人群可能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因阳气推动力不足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此外,阳虚者易出现小便清长、夜尿频繁,或大便稀溏等排泄异常,女性可能出现月经推迟、经血色淡。
2、阴虚
阴虚患者因体内阴液亏损,虚火内生,典型症状包括午后潮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热感明显。常伴随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严重者可见裂纹舌。部分人群可能出现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因阴不制阳导致虚阳上扰。阴虚火旺者还可能存在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表现。
日常应注意根据体质调理,阳虚者需避免生冷食物,适当进行艾灸等温补疗法;阴虚者应减少辛辣刺激饮食,可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至中医科就诊,通过把脉、舌诊等综合辨证后,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