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术的操作步骤通常包括术前准备、体位选择、定位消毒、穿刺抽液以及术后处理等关键环节,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
1、术前准备
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腹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认无肠管粘连等禁忌证。准备穿刺包、无菌手套、麻醉药物及标本收集容器,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体位与定位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侧卧位或平卧位,常用穿刺点包括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左下或右下腹)、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等。超声引导可提高定位准确性,避开重要脏器和血管。
3、消毒麻醉
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皮肤、皮下组织及腹膜,回抽无血液或肠内容物后注入麻醉药。
4、穿刺抽液
将穿刺针垂直缓慢刺入腹腔,突破腹膜时有落空感,连接注射器缓慢抽取腹水。诊断性穿刺取20-50ml标本送检,治疗性放液每次不超过3000ml,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变化。
5、术后处理
拔针后按压穿刺点3-5分钟,覆盖无菌敷料。嘱患者穿刺侧卧床休息12小时,监测有无腹痛、出血或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渗出或感染情况。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穿刺点渗液,需立即就医。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肝硬化大量腹水者应控制放液速度,防止诱发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