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以皮下脂肪组织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疾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因素、药物反应等原因有关,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免疫异常
部分患者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体内产生异常抗体或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这种免疫介导的损伤可导致皮肤出现红色或紫红色结节,多伴有压痛感,常见于下肢。
2、感染因素
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该病,如乙型肝炎病毒、链球菌感染等。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等表现,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3、药物反应
长期使用异烟肼、青霉素等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性细胞浸润。这种情况通常在停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但需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
若发现皮肤反复出现痛性结节,建议尽早就诊皮肤科。通过血常规、免疫学检查及皮肤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方案,如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免疫调节药物,合并感染者需联用抗生素。日常需避免抓挠皮损部位,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