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以及小动脉闭塞等因素有关,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当出现疑似脑梗死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可导致脑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或闭塞。斑块破裂还可能诱发局部血栓形成,进一步阻断血流。患者可能伴随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方面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
2、心源性栓塞
房颤、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患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阻塞脑动脉。此类栓塞具有突发性,可能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常突发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心脏病,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
3、小动脉闭塞
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这种情况多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相对轻微,可能表现为单纯性轻偏瘫或感觉异常。治疗需严格控制血压,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马来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配合银杏叶片改善脑循环。
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吸烟饮酒。若出现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脑梗死征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争取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