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血糖高可能是由妊娠期糖尿病、孕前糖尿病、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干预。若血糖长期未得到控制,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
1、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胎盘会分泌多种激素,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妊娠中后期,可能伴随多饮、多尿等症状。一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
2、孕前糖尿病
部分孕妇在怀孕前已存在1型或2型糖尿病,怀孕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病情。这类孕妇可能出现口渴、乏力、体重异常波动等症状。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通常选择胰岛素治疗,避免使用格列本脲片等可能影响胎儿的口服降糖药。
3、饮食不当
孕期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如蛋糕、油炸食品等,可能导致一过性血糖升高。长期饮食不均衡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功能,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并合理分配三餐热量摄入。
孕期血糖异常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通过血糖仪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值。若连续两次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5.3mmol/L或餐后1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0.0mmol/L,应及时就医。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每次持续20-30分钟为宜。所有治疗措施均应在产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共同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