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是中医针灸理论中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包括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这类穴位以水流状态类比气血运行规律,反映人体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循环特点,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局部病症等作用。
1、井穴
位于四肢末端,是经气发源处,五行属木。井穴多用于急救和调节神志,如少商穴可改善咽喉肿痛,涌泉穴能缓解昏厥。刺激井穴常采用点刺放血或强刺激手法。
2、荥穴
分布于掌指关节附近,五行属火。这类穴位擅长治疗发热性疾病,如鱼际穴可清肺热,内庭穴能缓解牙龈肿痛。临床多用于急性炎症和实热证的治疗。
3、输穴
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五行属土。输穴具有健脾化湿功效,如太渊穴可调理肺气虚,太白穴能改善腹胀。在时辰养生中,输穴对应巳时(上午9-11点)治疗效果更佳。
4、经穴
位于前臂或小腿部位,五行属金。这类穴位善治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如经渠穴可止咳平喘,阳辅穴能疏通少阳经气。针刺时常配合呼吸补泻手法。
5、合穴
处于肘膝关节附近,五行属水。合穴主治六腑病症,如足三里调理胃肠,曲池穴改善上肢痹痛。临床上常采用深刺或艾灸法以增强补益效果。
五输穴临床应用需根据经络辨证选穴,配合子母补泻和五行生克理论。如肝经实证可取荥穴行间(属火),虚证则用合穴曲泉(属水)。治疗时应由专业中医师通过脉诊确定具体配穴方案,避免自行针刺造成气机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