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作为常见的食材和中药材,通常具有促进消化、缓解恶心、驱寒暖身等益处,但也可能存在刺激胃肠道、引发过敏等风险。适量食用并注意个人体质,有助于发挥其益处并规避潜在风险。
1、促进消化
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和唾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中医认为姜能温中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胀、嗳气等情况。
2、缓解恶心
姜酚等活性成分可通过抑制5-HT3受体降低呕吐反射,对妊娠反应、晕车晕船等轻度恶心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临床研究显示,每日摄入1-2克生姜粉可有效减轻化疗相关恶心。
3、驱寒暖身
姜的辛温特性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风寒感冒初期饮用姜汤能帮助发汗解表。冬季适量食用还可改善手脚冰凉,但阴虚火旺者不宜过量。
4、刺激胃肠道
生姜中的挥发油和辛辣成分可能刺激胃黏膜,空腹大量食用易引发胃痛、烧心等症状。胃溃疡、胃炎患者每日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0克,且需避免空腹食用。
5、过敏风险
姜蛋白酶可能引发口唇肿胀、皮疹等过敏反应,对姜科植物过敏者需谨慎。与抗凝药物同服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服用华法林等药物期间应控制姜制品摄入量。
建议日常食用新鲜生姜每日不超过20克,干姜片不超过4克。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特殊体质及服药人群需在医师指导下食用。保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发芽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