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常用的心脏介入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心脏血管状况。该技术通过影像学手段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术前准备
患者需完成心电图、凝血功能等基础检查,术前6小时禁食禁饮。医生会评估患者过敏史和肾功能,确认是否适合使用造影剂。部分患者需提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2、手术操作
在局部麻醉下,医生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借助X线透视引导,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入含碘造影剂。此时数字减影设备会连续拍摄血管显影过程,记录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3、术后观察
术后需加压包扎穿刺点6-8小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医护人员会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检查远端肢体血液循环情况。多数患者24小时内可恢复日常活动。
4、影像判读
心血管专科医生会分析造影图像,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根据病变范围可分为单支病变、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同时评估侧支循环建立情况。诊断结果分为正常、轻度狭窄(小于50%)、中度狭窄(50-70%)和重度狭窄(大于70%)。
5、治疗决策
根据造影结果,医生会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轻度狭窄通常建议药物控制,重度病变可能需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对于复杂病变,需心血管团队多学科讨论确定最佳治疗策略。
术后应遵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若出现胸痛加重或穿刺部位异常肿胀,应及时返院检查。该检查需在具备心脏介入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由经验丰富的介入团队操作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