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注射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全身症状以及过敏反应等。接种后需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处理。
1、注射部位反应
乙肝疫苗注射后,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硬结等反应。这是由于疫苗成分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通常较轻微,2~3天可自行消退。若疼痛明显,可适当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或热敷刺激。
2、全身症状
部分人接种后可能出现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头晕等全身性反应。这些症状多与机体免疫系统应答有关,体温一般不超过38.5℃,建议多休息、补充水分。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异常,需及时就诊。
3、过敏反应
极少数人可能对疫苗成分过敏,出现荨麻疹、面部水肿、呼吸困难等表现。此类反应通常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并接受抗过敏治疗。有过敏史者接种前应主动告知医生。
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30分钟,出现严重不适立即就医。日常避免揉搓注射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即使出现轻微反应,仍建议按计划完成后续剂次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若多次接种后持续出现不良反应,可咨询医生调整接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