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通常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以及尘埃传播等途径传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可能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后可能感染。
1、呼吸道飞沫传播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呼吸道分泌物形成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核。这些直径小于5微米的微粒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细菌可能侵入肺泡导致感染。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在人群密集场所需佩戴口罩。
2、密切接触传播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长期密切接触,特别是共同居住或处于密闭空间时,感染风险显著升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会使飞沫浓度增加,家庭成员间的传播概率可达20%-30%。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接触者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3、尘埃传播
患者随地吐痰后,痰液中的结核杆菌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6-8个月,随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这种传播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强调正确处理痰液的重要性,应将痰液吐在含消毒剂的容器中并及时处理。
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超过2周,应及时进行胸部X光片和痰涂片检查。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6-9个月的规范治疗,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避免随意停药导致耐药性产生。接触者应注意增强免疫力,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