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的形成通常与脏腑功能失调、外感邪气侵袭、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长期存在可能引发多种疾病。其形成后易阻滞气血运行,影响脏腑正常功能,需及时干预调理。
1、脏腑功能失调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滞,聚而成痰;肺失宣降则津液输布异常,痰浊内生。久病伤及肾阳,气化无力可加重痰湿积聚。痰湿郁久阻碍血行,渐成痰瘀互结之证。
2、外感邪气侵袭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阻滞经络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寒凝则血液运行滞涩,湿邪黏腻易与痰浊胶结,形成局部瘀阻。此类痰瘀常见于关节疼痛、咳喘等病症。
3、情志因素影响
长期忧思气结会导致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津血运行受阻。肝郁化火可炼液为痰,气滞血瘀与痰浊相互搏结,常见于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可能诱发心悸、失眠等问题。
痰瘀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阻滞气机、耗伤正气两方面。轻者出现头晕胸闷、肢体麻木,重者可能发展为胸痹、中风等危重病症。长期痰瘀体质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肿瘤发生风险。日常需保持适度运动,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若出现持续咳痰、舌暗瘀斑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辨证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