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B超检查、唐氏筛查、糖耐量试验、血常规以及胎心监护等,需根据孕周按时完成。这些检查有助于评估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状况,具体需遵医嘱进行。
1、B超检查
孕早期需通过B超确认孕囊位置、胎儿数目及胎心情况,排除宫外孕。孕中期进行系统超声检查,观察胎儿器官发育是否异常,测量羊水量及胎盘位置。孕晚期评估胎儿大小、胎位及脐带绕颈等情况,为分娩方式提供参考。
2、唐氏筛查
孕早期(11-13周)结合NT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和血清学指标评估染色体异常风险。孕中期(15-20周)通过母血检测甲胎蛋白、游离β-HCG等指标,进一步筛查唐氏综合征及其他染色体疾病。高风险孕妇需进行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确诊。
3、糖耐量试验
孕24-28周需空腹口服75g葡萄糖水,分别检测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及2小时的血糖值。若任一结果超过标准(5.1mmol/L、10.0mmol/L、8.5mmol/L),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需通过饮食控制或胰岛素治疗管理血糖,避免巨大儿等并发症。
4、血常规检查
孕期需多次检测血红蛋白,早期筛查贫血并及时补充铁剂。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排除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提示感染,需结合症状进一步处理。血型检查可预判新生儿溶血风险,尤其Rh阴性孕妇需加强监测。
5、胎心监护
孕32周后每周进行胎心监护,通过20分钟连续记录胎心率及宫缩曲线,评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若出现胎心基线异常、加速缺失或减速现象,需结合生物物理评分或急诊超声进一步处理,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孕妇应按时建档并完成所有规定产检项目,若出现腹痛、出血、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和铁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保持情绪稳定。所有检查结果需由专业医生解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