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尿液分析、尿培养、影像学检查、膀胱镜以及血液检查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若怀疑存在膀胱炎,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尿液分析
尿液分析是初步筛查膀胱炎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若尿液中白细胞酯酶或亚硝酸盐呈阳性,可能提示存在细菌性膀胱炎。此外,尿液pH值异常也可能与感染有关。
2、尿培养
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指导抗生素选择。留取清洁中段尿样本进行培养,若菌落计数≥10^5CFU/ml通常可确诊细菌感染。对于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尿培养有助于排除耐药菌感染。
3、影像学检查
超声、CT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适用于疑似存在尿路结构异常、结石或并发症的患者。例如,超声可评估膀胱壁厚度、残余尿量及肾脏情况,CT能发现较小的结石或肿瘤,有助于鉴别复杂性膀胱炎。
4、膀胱镜
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病变,适用于反复发作、血尿原因不明或疑似膀胱肿瘤的患者。通过镜下取活检可明确是否存在间质性膀胱炎、结核等特殊类型感染,但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
5、血液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可评估全身感染情况,如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提示急性炎症。对于发热、腰痛等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需结合血培养及肾功能检查以判断感染是否累及上尿路。
日常应注意多饮水、避免憋尿,并保持会阴部清洁。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并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检查前需遵医嘱做好准备工作,如清洁外阴、留取合格尿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