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并没有所谓的“最佳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常见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处理、物理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药辅助治疗等。
1、抗生素治疗
丹毒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青霉素类药物为首选,如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或头孢类抗生素。需遵医嘱完成7-14天的疗程以防止复发。
2、局部处理
患处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膏,同时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皮肤破损处需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避免继发感染。
3、物理治疗
急性期红肿明显时可进行50%硫酸镁湿敷,慢性期或反复发作者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消炎消肿。
4、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形成脓肿的严重病例,需在局麻下切开引流,术后每日换药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合并坏死性筋膜炎者需紧急清创。
5、中药辅助治疗
在规范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可联合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煎汤外洗,或口服清热散结胶囊等中成药,但需避免替代抗生素治疗。
患者出现下肢突发性红肿热痛伴发热时,应及时至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搔抓皮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抗生素使用需足量足疗程,擅自停药易导致病情反复,形成慢性淋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