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方法通常包括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冲击触诊法、深压触诊法以及双手触诊法等,具体操作需由医生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触诊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环节,可帮助评估器官状态及病变情况。
1、浅部触诊法
医生将手掌轻放于患者体表,通过轻柔滑动感知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及浅表包块。此法常用于检查体表病变,如皮下结节或肌肉紧张度,适用于初步评估无明显疼痛反应的区域。
2、深部触诊法
通过施加压力触摸深层组织或脏器,如腹腔内肝、脾、肾等器官。医生单手或双手重叠缓慢下压,感受脏器大小、形态及异常包块,常用于腹部检查以发现肿瘤或脏器肿大。
3、冲击触诊法
医生将并拢的手指垂直置于检查部位,进行连续快速冲击动作,通过触觉反馈判断脏器波动感。例如评估腹腔积液时,可感知液波震颤,适用于大量腹水或脏器漂浮感的初步判断。
4、深压触诊法
用单指或双指向深部组织逐渐加压,观察患者疼痛反应并定位压痛点。常用于阑尾炎、胆囊炎等疾病的压痛检查,如麦氏点压痛提示阑尾病变。
5、双手触诊法
一手置于体表,另一手深入体腔配合触诊,如直肠指检或妇科双合诊。通过双手协同感知器官活动度及病灶范围,适用于盆腔脏器或前列腺的细致评估。
触诊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操作,不同方法对应不同检查需求。若体检发现异常体征,建议结合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