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肺结核是如何通过空气传播的

谢军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释放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可能引发感染。其传播过程主要涉及以下机制:

1、释放含菌飞沫核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呼吸道内的飞沫会携带大量结核分枝杆菌。这些飞沫核直径通常为1-5微米,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研究表明,一次剧烈咳嗽可产生约3000个飞沫核,其中部分可能含有活性病原体。

2、空气悬浮与扩散

较小的飞沫核因质量轻可在空气中悬浮数小时,并随气流扩散至周围环境。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如病房、车厢)中,飞沫核浓度可显著升高,传播风险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共处一室超过8小时,感染概率可达50%。

3、易感者吸入感染

当健康人吸入含菌飞沫核后,直径小于5微米的颗粒可直达肺泡。结核分枝杆菌在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可能形成潜伏感染或活动性病变。数据显示,约5-10%的感染者会在其一生中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免疫功能低下者风险更高。

为预防空气传播,建议与肺结核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确保室内通风换气每小时至少6次。确诊患者应规范佩戴口罩并及时接受抗结核治疗,通常经过2-3周有效治疗后传染性显著降低。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痰检和胸部影像学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