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内镜切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复查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需根据息肉性质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若存在癌变风险或症状明显,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1、内镜切除
对于直径较小、无恶变倾向的胃息肉,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大多数良性息肉,术后需禁食6-8小时并观察有无出血。
2、药物治疗
若胃息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病菌。对于炎性增生性息肉,可能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胃黏膜保护剂。
3、手术治疗
直径超过2厘米、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的息肉,需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部分胃组织。术后需留置胃管3-5天,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4、定期复查
治疗后每6-12个月需复查胃镜,尤其对于腺瘤性息肉、多发性息肉或伴有肠化生的患者。复查时需进行病理活检,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病灶。
5、调整生活方式
日常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腌制、烧烤类食物,戒烟限酒。建议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减少胃黏膜的慢性刺激。
胃息肉患者确诊后应尽早到消化内科就诊,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术后若出现呕血、黑便等异常需立即返院。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直系亲属定期筛查,早期发现家族性息肉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