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寒属于中医范畴,指女性胞宫受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这种情况可能引发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健康问题,需通过中医辨证调理。
1、月经不调
宫寒可导致气血凝滞,影响冲任二脉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迟、经量减少、经血色暗伴有血块等症状。长期气血失调可能进一步引发贫血、乏力等全身性症状。
2、痛经
寒凝血瘀是宫寒引发痛经的核心病机,表现为小腹冷痛拒按,疼痛在热敷或按压后可缓解。严重者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体征,疼痛程度与受寒程度呈正相关,冬季或经期受凉后症状加重。
3、生殖功能异常
胞宫失于温煦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临床常见表现为受孕困难、习惯性流产或胎停育。研究显示宫寒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如整合素αvβ3)表达可能降低,这需要通过温经散寒类药物改善子宫微环境。
日常应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过食生冷食物,冬季可适当进行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若出现持续月经异常或生育障碍,建议至正规中医院妇科就诊,通过把脉辨证后使用艾附暖宫丸、温经汤等经典方剂调理,通常需持续调理3-6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调整药方,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温热药物导致阴阳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