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营养补充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
1、药物治疗
对于中重度骨质疏松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或调节骨代谢来延缓骨质流失。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降钙素鼻喷剂缓解骨痛。
2、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进行规律性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每周保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需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注意居家环境安全,配置防滑垫和扶手,降低跌倒风险。
3、物理治疗
在康复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核心肌群锻炼等物理康复治疗,可配合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理因子治疗,有助于改善骨微结构。脊柱矫形支具适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
4、营养补充
每日应保证钙摄入,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获取,必要时可选用碳酸钙D3片。
5、手术治疗
对于发生髋部骨折、椎体压缩骨折超过1/3且伴有神经压迫的患者,需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仍需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以防止再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应定期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建议每1-2年复查。日常需保持适度日照,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出现进行性身高缩短或突发性腰背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