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艾灸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行气活血、调节阴阳、防病保健等功效和作用。其结合三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穴位,达到调理体质的效果。
1、温经散寒
艾灸的温热作用可渗透肌肤,驱散体内寒湿之气。对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疼痛、胃脘冷痛等症状,艾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寒凝导致的不适。
2、扶阳固脱
艾草性温,具有补益阳气的特性。对于阳气虚弱出现的久泻、遗尿、崩漏等症,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振奋脾肾阳气,改善脏器下垂或体液失固状态。
3、行气活血
艾热刺激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针对气滞血瘀造成的痛经、乳腺增生等问题,艾灸可缓解组织粘连,消除肿胀疼痛,恢复气血通畅。
4、调节阴阳
通过特定穴位配伍,艾灸能调整机体阴阳失衡状态。如失眠多梦者灸涌泉穴引火归元,畏寒肢冷者灸命门穴助阳化气,双向调节增强机体适应能力。
5、防病保健
三伏天人体腠理开泄,此时艾灸更易驱除伏邪。定期施灸大椎、足三里等穴可提升卫外功能,减少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复发风险,达到“冬病夏治”效果。
进行三伏灸需选择正规中医机构,根据体质辨证选穴。孕妇、皮肤破损或实热证人群应慎用,施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接触冷水。建议每年连续治疗3个伏天周期以巩固疗效,期间配合适度运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