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通常有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皮温升高以及浅静脉扩张等症状。这些表现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
1、下肢肿胀
由于血栓阻塞静脉血管,血液回流受阻,导致下肢组织液积聚。患者常发现单侧下肢(尤其是小腿)明显肿胀,按压后可能出现凹陷,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加重。
2、疼痛
血栓刺激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同时静脉压力增高可导致钝痛或痉挛性疼痛。疼痛多集中在小腿肚,行走时可能加剧,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肢体抬高后可稍缓解。
3、皮肤发红
静脉淤血导致局部皮肤呈现暗红色或紫红色改变,常见于踝关节上方或小腿内侧。皮肤紧绷发亮,可能伴有瘙痒感,但不同于感染性红肿的边界清晰特征。
4、皮温升高
由于血栓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患肢皮肤温度较健侧升高1-2℃。触摸时可感知明显温差,但不会出现高热等全身性炎症反应。
5、浅静脉扩张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液通过浅表静脉代偿回流,导致皮下静脉血管凸起。可见小腿或大腿内侧出现蚯蚓状迂曲静脉,久站后扩张更显著。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禁止擅自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穿着医用弹力袜可辅助改善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