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炎多数情况下经过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治好,但具体治疗效果与病情严重程度、致病原因以及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如果未及时干预或病情严重,可能会遗留角膜瘢痕等后遗症,影响视力。
1、药物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细菌性角膜炎常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病毒性角膜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滴眼液;真菌性角膜炎需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过敏性角膜炎可短期使用氟米龙滴眼液,同时需联合抗组胺药物。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角膜穿孔时,需进行角膜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适用于基质层病变,穿透性角膜移植用于全层角膜损伤。术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
3、辅助治疗
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促进上皮修复,联合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加速愈合。热敷和眼部清洁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出现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眼科,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或角膜刮片明确病原体。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擅自停用激素类眼药水。愈后需定期复查角膜地形图,监测视力变化,避免揉眼等机械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