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患者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相应药物,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氧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1、日常调理
气短若因环境空气污浊或情绪紧张引起,需改善通风条件并保持情绪平稳。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运动能力,有助于缓解生理性呼吸不畅,同时需避免吸烟及接触刺激性气体。
2、药物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气短可遵医嘱使用氨茶碱片扩张支气管,配合沙丁胺醇吸入剂缓解气道痉挛。心血管疾病引发者需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循环,或使用硝酸甘油片缓解心肌缺血,感染因素需用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
3、物理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通过高频胸壁震荡排痰仪促进痰液排出,配合体位引流等物理手段改善肺通气功能,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
4、氧疗护理
血氧饱和度低于93%的患者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慢性呼吸衰竭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维持氧流量在1-2升/分钟。
5、手术治疗
严重气胸或胸腔积液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先天性心脏病或瓣膜病变者应通过心脏介入或外科手术矫治,肺部占位性病变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根治性切除术。
患者出现气短症状应及时就诊呼吸科或心血管科,完善肺功能、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剂量要求,使用吸入制剂需掌握正确操作方法,服用抗凝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切忌随意调整用药方案或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