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以及肠易激综合征、肠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因素,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长期或反复出现便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饮水不足、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发排便困难。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后症状通常可改善。
2、肠易激综合征
该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可表现为便秘型或混合型排便异常,可能伴随腹痛、腹胀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乳果糖口服溶液、比沙可啶肠溶片等渗透性泻剂调节肠道功能。
3、肠梗阻
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器质性疾病可能造成肠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粪便无法正常通过,表现为便秘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呕吐、腹胀等症状。此类情况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必要时需进行肠道造瘘。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可能引起胃肠动力减弱,出现顽固性便秘,同时伴有乏力、怕冷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并定期复查甲功。
日常建议增加全谷物、蔬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持续便秘超过2周,或伴随消瘦、便血等症状,需及时进行肠镜、腹部CT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