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功能异常以及血液系统异常等。具体反应程度因人而异,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
1、胃肠道不适
克拉霉素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异味或舌苔变黑,这些症状通常在停药后自行缓解。建议饭后服药以减轻刺激。
2、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过敏性休克,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情况需立即停药并急诊处理。
3、头痛头晕
该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或多梦。老年患者或肝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现这类神经精神症状。
4、肝功能异常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造成转氨酶升高,出现黄疸、肝区疼痛等肝损伤表现。用药期间建议每2-4周监测肝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血液系统影响
偶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血液成分改变,患者可能出现异常出血或感染倾向。治疗周期超过14天者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
服用克拉霉素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华法林等抗凝剂,以防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若出现心悸、耳鸣或持续性腹泻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联系主治医师。哺乳期妇女用药需暂停母乳喂养,肝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具体用药方案应严格遵循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