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噩梦可能与心理压力、睡眠环境不佳、药物影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若症状频繁出现,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诱因。
1、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或抑郁状态时,大脑神经处于高唤醒水平,容易导致睡眠时梦境异常。部分人群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反复噩梦、入睡困难等症状。
2、睡眠环境不佳
噪音、强光刺激或温度过高均可能干扰睡眠周期,使睡眠处于浅眠阶段,增加噩梦发生概率。此外,睡前过度进食或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3、药物影响
部分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可能干扰神经递质平衡,导致多梦症状。部分降压药、抗帕金森药物也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发异常梦境反应。
4、精神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出现噩梦频发、早醒等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躁狂发作期,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也可能导致睡眠异常。
5、躯体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在夜间反复缺氧,可能引发噩梦。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脑部供血不足,也可能出现睡眠质量下降伴异常梦境。
日常需注意保持规律作息,睡前避免接触恐怖刺激信息。建议记录噩梦发生频率及诱因,若每周超过3次或伴有日间功能损害,应及时至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就诊,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心理评估等检查。药物引起的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