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溶血性贫血如何治疗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输血治疗、脾切除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自行用药或延误病情。

1、病因治疗

针对导致溶血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感染引起的溶血需使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药物或毒物诱发的溶血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促进排泄;自身免疫性溶血需去除诱发因素。

2、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红细胞破坏。初始治疗通常采用较大剂量,待血红蛋白回升后逐渐减量,需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3、免疫抑制剂

对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联合使用环磷酰胺、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控制溶血进展,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感染风险。

4、输血治疗

在严重贫血危及生命时,可输注洗涤红细胞改善组织缺氧。但需注意自身免疫性溶血患者可能存在交叉配血困难,输血可能加重溶血,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选择相合血液制品。

5、脾切除

适用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等情况。脾脏作为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后可减少红细胞破坏,但术后需加强感染预防,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手术时机。

溶血性贫血患者需注意避免感染、劳累等诱发因素,规范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应严格禁食蚕豆及氧化性药物。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黄疸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