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能是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刺激或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该病主要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肿、疼痛或出现脓疱,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毛囊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当皮肤表面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时,细菌容易在毛囊内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红色丘疹或脓疱,并伴有压痛感。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等真菌过度增殖可能引发真菌性毛囊炎。长期处于湿热环境、免疫力低下或使用抗生素后菌群失调时,真菌更容易侵犯毛囊。这类毛囊炎常表现为瘙痒性半球形丘疹,可使用酮康唑乳膏、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3、皮肤刺激或损伤
剃须不当、衣物摩擦或接触化学刺激物可能损伤毛囊结构,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从而诱发炎症反应。此类毛囊炎通常伴随局部皮肤发红和灼热感,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同时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若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毛囊炎症,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细菌培养或真菌镜检明确病原体类型,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日常应注意避免挤压患处,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保持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