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指胆囊壁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多为良性,但部分存在恶变风险。这类病变通常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多种类型,具体性质需结合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判断。
胆囊息肉样病变中,胆固醇息肉最为常见,约占60%以上,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表现为多发性小息肉。炎性息肉多继发于慢性胆囊炎,由局部组织增生形成。腺瘤性息肉属于肿瘤性病变,直径超过1厘米时需警惕癌变可能。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息肉大小、基底宽度及血流情况,增强CT或磁共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
建议确诊胆囊息肉样病变者每6-12个月复查超声,观察息肉生长情况。若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0毫米、单发宽基底、合并胆囊结石或出现右上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指征。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