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标准主要依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通常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大阶段。具体可分为轻度非增殖期、中度非增殖期、重度非增殖期、增殖期以及黄斑病变等不同类型。
1.轻度非增殖期
此阶段以视网膜微血管瘤、点状出血为主要特征。微血管瘤是毛细血管壁异常扩张形成的囊样结构,眼底检查可阴道出血色小点状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少量视网膜内出血,但未累及黄斑区,通常视力影响较小。
2.中度非增殖期
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范围扩大,出现棉絮斑和硬性渗出。棉絮斑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血导致的白色絮状病灶,硬性渗出则为脂质沉积形成的黄白色边界清晰斑块。此阶段可能伴有静脉串珠样改变,即血管壁不规则扩张。
3.重度非增殖期
眼底出现广泛出血、微血管异常和视网膜缺血改变。特征性表现包括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样改变在多个象限出现,以及大面积无灌注区形成。此阶段发生增殖性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
4.增殖期
以新生血管形成为标志,新生血管可生长在视网膜表面或视盘区域。这些异常血管脆弱易破裂,可能导致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部分患者会出现虹膜新生血管,进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黄斑病变
属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殊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分期。表现为黄斑区水肿、渗出或缺血,直接影响中心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黄斑区结构变化,如视网膜增厚或囊样水肿。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尤其病程超过5年或血糖控制不佳者。若发现视网膜病变进展至重度非增殖期或增殖期,需及时接受抗VEGF药物注射、激光光凝术等治疗,以延缓视力损害。日常需严格控糖、控压,并每3-6个月复查眼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