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作为电离辐射的一种,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生物效应。其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与辐射剂量、照射部位和个体敏感度相关。
医疗诊断使用的X射线通常为低剂量,单次胸部X光片的辐射量约0.1mSv,相当于10天自然本底辐射。这种剂量在规范操作下,对普通成年人致癌风险可忽略不计,但可能引发细胞DNA单链断裂等亚细胞损伤。对于胚胎发育期和儿童群体,因细胞分裂活跃,甲状腺、性腺等辐射敏感器官需重点防护。
长期职业暴露或重复检查需警惕累积效应。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建议年有效剂量限值为50mSv,五年累计不超过100mSv。高于100mGy的剂量可能引发确定性效应,如皮肤红斑(2Gy)、造血抑制(0.5Gy)。孕妇接受盆腔X线检查时,胚胎吸收剂量超过100mGy可能增加先天畸形风险。
医疗机构执行ALARA原则(合理可行尽量低),采用铅屏蔽、快速成像技术降低辐射。建议非必要不检查,育龄妇女检查前排除妊娠,儿童优先选择超声、MRI等无辐射方式。检查时去除金属物品,配合技师规范摆位可减少重复照射。职业人员应佩戴剂量计,定期进行血常规等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