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时患者尖叫需立即评估疼痛程度,调整治疗措施,必要时暂停操作并给予心理安抚。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评估疼痛来源、调整治疗方案、心理干预、暂停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具体需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应对。
1.评估疼痛来源
患者尖叫可能是由于治疗操作刺激过强或神经敏感度过高导致。需立即检查治疗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如电刺激强度、热疗温度等是否超出耐受范围,同时排除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引发的意外疼痛。
2.调整治疗方案
确认疼痛原因后应降低物理治疗的能量输出,如将超声波强度从0.8W/cm²降至0.5W/cm²。若为注射治疗,可更换更细的穿刺针或调整进针角度。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镇痛药物。
3.心理干预
急性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会加重患者恐惧感。治疗师需保持语言安抚,指导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请心理科医师实施渐进式肌肉放松疗法。对儿童或敏感人群可使用VR虚拟现实技术分散注意力。
4.暂停治疗
若调整措施后患者仍持续尖叫,需立即停止当前治疗模块。让患者保持治疗体位休息,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反射症状。
5.预防措施
治疗前需通过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患者疼痛阈值,对于疼痛敏感体质者,可在治疗前30分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预防性镇痛。物理治疗应从最低剂量开始阶梯式增量,并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
疼痛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属于医疗紧急情况,医护人员需保持专业判断力,及时中断可能造成伤害的操作。患者及家属应如实反馈疼痛感受,避免强行忍耐导致治疗风险。治疗后需记录事件细节,由医疗团队分析原因并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