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膝关节术后被动撑开角度如何科学把控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膝关节术后被动撑开角度的科学把控需根据康复阶段循序渐进。术后早期需在保护关节稳定性的前提下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一般建议结合疼痛反应、组织愈合情况动态调整。

1.早期阶段(术后0-4周)

此阶段以保护修复组织为主,被动屈曲角度需控制在0°-60°。每日角度增加不宜超过5°,且需避免暴力牵拉。若出现局部明显肿胀或皮温升高,应立即暂停训练并冰敷。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使用CPM机辅助,初始角度从30°开始,每日增加5°-10°。

2.中期阶段(术后5-8周)

此时可逐步提升至90°-110°,重点突破关节囊粘连。采用动态支具调节时,每次增加角度后需维持20-30分钟,每日2-3次为宜。若训练后持续疼痛超过2小时或夜间痛醒,提示角度进展过快,需回调5°-10°。配合超声检查、瘢痕松解等物理治疗可提高组织延展性。

3.后期阶段(术后9周后)

目标角度应达120°以上,接近健侧活动度。此时需注意主动与被动活动结合,每次被动撑开后立即进行主动屈伸训练强化肌力。采用仰卧位滑墙训练时,可利用重力辅助逐渐下移足部位置,但需监测腘窝压力,避免神经血管压迫。

术后6周内应避免超过90°的被动屈曲以防髌腱张力过大,关节置换术后需特别注意假体位置稳定性。建议每周进行关节活动度评估,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骨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训练后冰敷15分钟可有效控制炎性反应,若角度停滞超过1周需排查关节内粘连或异位骨化可能。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