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东西总噎住可能与食物性状不合适、喂养姿势不正确、吞咽功能训练或疾病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食物性状、正确喂养姿势、训练吞咽能力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改善。
1.调整食物性状
婴儿咀嚼和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食物颗粒过大或过硬容易引发噎食。建议将食物加工成细腻的泥糊状,如菜泥、果泥、肉泥等,逐步过渡到小颗粒状。避免直接喂食坚果、葡萄、果冻等易卡喉的食物。
2.正确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婴儿保持上半身直立,头部略高于身体,避免平躺进食。奶瓶喂养需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洞,避免流速过快。每喂一口需确认婴儿完全咽下后再继续,进食过程中避免逗笑或哭闹。
3.吞咽功能训练
4-6月龄后可逐步引入不同质地的辅食,如从糊状过渡到碎末状,锻炼口腔肌肉协调性。喂食时用勺子轻压婴儿舌面,刺激吞咽反射。可适当进行吸吮-吞咽协调训练,如用吸管杯喝水。
4.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若调整喂养方式后仍频繁噎食,需就医排除胃食管反流、喉软骨软化、神经系统异常等疾病。例如胃食管反流可通过喂奶后拍嗝、抬高上半身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颗粒等药物。
日常喂养需注意将食物切成小于豌豆的大小,避免圆形、滑溜或黏性食物。发生噎食时立即采用背部拍击法急救,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需立即送医。建议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监测吞咽功能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