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通常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腹部疾病、心脏疾病以及乳腺疾病等的诊断。该检查通过磁场和射频波生成高分辨率图像,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1.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对脑部、脊髓等结构显示清晰,可发现脑梗死、脑肿瘤、多发性硬化、脑炎等病变。例如脑出血在急性期表现为特定信号特征,垂体瘤可通过增强扫描明确边界。对于癫痫患者,磁共振还能发现海马硬化等病因。
2.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关节软骨损伤、韧带撕裂、骨髓水肿等问题均可通过磁共振精准显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在磁共振图像上表现为三级信号异常,肩袖撕裂可见肌腱连续性中断。该检查对运动损伤、关节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腹部疾病
肝脏、胰腺、肾脏等实质器官的肿瘤、囊肿、炎症均可通过磁共振检出。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可鉴别肝癌与血管瘤,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腹部磁共振成像无辐射风险。
4.心脏疾病
心脏磁共振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心肌活力,诊断心肌病、心包疾病等。通过电影序列能观察心脏收缩功能,延迟强化扫描可识别瘢痕组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磁共振能立体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异常。
5.乳腺疾病
乳腺磁共振对致密型乳腺组织的肿瘤检出率较高,常用于乳腺癌筛查及术前评估。动态增强扫描可通过病灶强化曲线鉴别良恶性肿瘤,还能发现多中心病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进行磁共振成像前需去除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假体等植入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过程中需保持体位静止,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平扫或增强扫描,具体检查方案应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