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磁共振成像如何帮助诊断脑部疾病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磁共振成像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多序列扫描、功能评估等方式帮助诊断脑部疾病。其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且能提供详细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信息,常用于脑肿瘤、脑血管病、炎症等疾病的检测和评估。

1.显示脑部结构细节

磁共振成像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高分辨率图像,能够清晰显示脑灰质、白质、脑室等细微结构。对于先天性发育异常、脑萎缩等结构性病变,可准确识别皮层厚度变化、脑沟回形态异常等问题。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磁共振可发现海马体积缩小。

2.检测组织病理改变

通过T1加权、T2加权、FLAIR等多种序列组合,能敏感捕捉脑组织含水量、髓鞘完整性等变化。脑梗死在发病6小时后即可显示细胞毒性水肿,多发性硬化斑块在T2像呈现特征性高信号。DWI序列对急性脑缺血具有高度特异性,检出率达95%以上。

3.评估脑功能活动

功能性磁共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实时显示特定任务下脑区激活状态。在癫痫术前评估中,可定位语言、运动功能区,避免手术损伤。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还能发现默认模式网络异常,为精神疾病提供诊断线索。

4.鉴别病变性质

磁共振波谱可检测脑内代谢物浓度,Cho/NAA比值升高提示肿瘤可能,Lac峰出现提示缺血缺氧。灌注成像能区分放射性坏死与肿瘤复发,前者表现为低灌注,后者呈高灌注特征。

5.监测治疗效果

增强扫描可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评估脑肿瘤放疗化疗后强化范围变化。弥散张量成像追踪白质纤维束完整性,为脑外伤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定期随访扫描有助于判断疾病进展速度。

进行磁共振成像前需去除金属物品,检查时间约20-40分钟。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建议优先选择CT检查。检查结果需由放射科医师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必要时可进行多模态磁共振联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