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打封闭针有哪些潜在风险

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打封闭针作为一种局部注射治疗方式,可能引发感染、肌腱损伤、激素相关副作用、过敏反应及局部组织萎缩等潜在风险,需严格遵医嘱操作。

1.感染

注射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将病原体带入皮下组织或关节腔内,导致局部红肿、化脓。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生,严重时可引发深部组织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2.肌腱损伤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造成肌腱纤维结构破坏,降低其韧性和抗拉强度。临床表现为注射区域活动时疼痛加剧,甚至出现自发性断裂,常见于肩袖、跟腱等承重部位。

3.激素相关副作用

封闭针常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局部免疫反应,长期使用会导致皮下脂肪分解,出现皮肤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骨质疏松等全身性反应。

4.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对麻醉剂或激素成分敏感,注射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时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需立即肾上腺素抢救。

5.局部组织萎缩

药物渗透至皮下脂肪层可能引发脂肪细胞坏死,导致注射区域凹陷,通常发生在注射后2-3个月,皮肤表面可见明显萎缩性瘢痕。

该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评估适应症,控制注射频次(每年同一部位不超过3次)。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查影像学排除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骨质疏松患者应慎用激素成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