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局部护理、物理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式,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方案。早期规范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并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是带状疱疹的核心治疗手段,可抑制病毒复制并减轻神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需在发病7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皮损广泛者,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2.止痛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阶梯式止痛方案。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神经痛明显者可联合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严重疼痛可能需要阿片类药物短期干预。
3.局部护理
保持皮损区域清洁干燥,避免搔抓继发感染。水疱未破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溃破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预防细菌感染。眼部受累时需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特异性治疗。
4.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神经痛患者,可联合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或经皮神经电刺激等物理疗法,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调节神经传导缓解疼痛症状。
5.预防并发症
高龄患者及免疫缺陷病者需警惕疱疹后神经痛,除规范抗病毒治疗外,可早期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建议50岁以上人群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有效率超过90%。
出现带状疱疹症状应尽早就医,特别是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部位受累时。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皮疹结痂前需做好接触隔离,保持贴身衣物清洁。若治疗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