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止痛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并发症预防。早期规范治疗可缩短病程并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制定。
1.抗病毒药物
早期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皮疹持续时间。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和泛昔洛韦片,需在出疹72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2.止痛药物
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用药,轻中度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神经性疼痛推荐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传导;重度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需警惕成瘾性。
3.局部治疗
急性期水疱未破溃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眼部受累需联用阿昔洛韦滴眼液,避免角膜损伤。保持皮损清洁干燥,水疱破溃后可使用康复新液湿敷。
4.物理治疗
后遗神经痛患者可采用紫外线照射、半导体激光等促进神经修复。顽固性疼痛可考虑神经阻滞治疗,通过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阻断痛觉传导。针灸治疗可选取夹脊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缓解症状。
5.预防并发症
免疫低下患者需警惕疱疹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住院治疗。耳部带状疱疹需监测听力及面神经功能,合并面瘫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促进创面愈合。
发病期间应避免抓挠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中老年患者治愈后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复发。治疗期间若出现高热、头痛、视力改变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