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长期担惊受怕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黄国明 心身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长期担惊受怕可能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社交障碍以及躯体化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需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1.焦虑症

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状态会导致杏仁核过度激活,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表现为过度警觉、坐立不安等症状。此时脑内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水平失衡,可能发展为广泛性焦虑障碍或惊恐障碍。

2.抑郁症

慢性应激状态会持续抑制海马区神经再生,导致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患者可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核心症状,部分人还会伴随自责自罪倾向,严重时可能产生自杀意念。

3.睡眠障碍

长期心理压力会扰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节律,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部分人可能发展成慢性失眠症,白天出现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认知损害。

4.社交障碍

持续恐惧状态会强化回避行为模式,导致社交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因过度担心他人负面评价而减少社交接触,严重时可能诱发社交恐惧症,表现为面红、心悸等自主神经反应。

5.躯体化症状

长期心理压力可通过脑-肠轴影响躯体功能,出现头痛、心慌、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约30%的焦虑抑郁患者首诊主诉为躯体不适,这些症状可能掩盖真实心理问题。

建议存在长期心理困扰者定期进行心理量表评估,通过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方式调节情绪。若已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或躯体症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或药物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