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患者选择药物还是手术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结石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无症状或结石较小的患者,可能采取药物或观察;若存在反复疼痛、胆囊炎或胆管梗阻等情况,通常建议手术。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这类药物能促进胆固醇结石溶解,但需持续用药6-24个月。需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仅对直径小于1厘米的X线阴性结石有效,且停药后复发率可达50%以上。治疗期间需每半年通过B超监测结石变化,若出现钙化或增大应及时调整方案。
2.手术治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当前首选术式,适用于有症状的胆结石、胆囊萎缩、瓷化胆囊或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术后3天即可出院。对于复杂病例如胆总管结石,可能需联合ERCP取石或开腹手术。术后需注意低脂饮食,约5%-10%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在3-6个月内自行缓解。
对于高龄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药物治疗,但该疗法存在结石碎片引发胆管梗阻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急性胆囊炎发作期应优先控制感染,待炎症消退后择期手术,若出现胆囊穿孔等并发症则需急诊手术。
胆结石患者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检查,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特别是伴有胆囊壁增厚或息肉的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需由肝胆外科医生根据增强CT或MRCP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自行用药可能延误病情或诱发胆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