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等,具体方案需根据结石类型和患者情况决定。若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
1.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尤其是胆固醇性小结石,可暂时不进行治疗,定期通过B超监测结石变化。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或暴饮暴食诱发胆绞痛。
2.药物溶石
熊去氧胆酸胶囊、牛磺熊去氧胆酸等药物可通过调节胆汁成分溶解胆固醇结石,适用于直径小于1厘米且胆囊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需连续服药6-24个月,治疗期间需每半年复查超声检查。
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小于3毫米的颗粒,需配合药物促进碎片排出。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单发、直径小于2厘米的胆固醇结石,且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者,治疗后5年复发率约50%。
4.内镜治疗
通过ERCP技术经口腔插入内镜至胆总管,采用取石网篮、碎石探头等器械直接清除胆总管结石,适用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伴有黄疸、胆管炎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5.手术切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有症状胆结石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反复发作胆绞痛、结石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有胆囊萎缩的患者。对于复杂病例或存在腹腔粘连者,可能需要开腹手术。
胆结石患者应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规律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若出现持续右上腹痛、发热或皮肤巩膜黄疸,提示可能发生胆管梗阻或急性胆囊炎,需立即就诊。所有治疗方案均需在肝胆外科医生指导下选择,不可自行服用排石药物以免引发胆道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