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包括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术后腹泻以及胆管损伤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术后需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处理异常症状。
1.消化不良
胆囊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切除后胆汁持续缓慢排入肠道,进食高脂肪食物时可能因胆汁不足导致脂肪消化不全,引发腹胀、嗳气等症状。患者需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多酶片等助消化药物。
2.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囊缺失可能造成胆汁持续流入十二指肠,部分胆汁反流至胃内损伤胃黏膜,出现上腹灼痛、口苦等症状。铝碳酸镁咀嚼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胃镜检查。
3.胆总管结石
术后胆汁成分改变或胆管压力变化可能诱发胆总管结石,表现为黄疸、右上腹绞痛。确诊后可选择内镜下取石或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有助于减少结石复发。
4.术后腹泻
约10%-20%患者因胆汁持续刺激肠道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通常3-6个月可逐渐适应。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可改善症状,同时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胆管损伤
腹腔镜手术中可能意外损伤胆管,导致胆汁性腹膜炎或胆管狭窄。轻度损伤可通过放置支架治疗,严重者需行胆肠吻合术修复,术后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
术后建议采取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量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暴饮暴食。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黄疸、陶土色大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或MRCP检查。长期腹泻患者需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定期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