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疾病容易引发电解质紊乱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电解质紊乱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体内电解质的平衡,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消化系统疾病

严重呕吐、腹泻或肠梗阻可能导致大量体液和电解质丢失。例如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会导致钠、钾等电解质随粪便排出,引发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患者常伴有脱水、乏力等症状,需及时补液并纠正电解质失衡。

2.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会导致钠、钾、镁等电解质经尿液大量流失。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因醛固酮分泌不足,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和低钠血症,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调节电解质。

3.肾脏疾病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可能出现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排泄能力骤降,易引发高钾血症等危及生命的情况,通常需要血液透析干预。

4.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可能造成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部分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可能影响钾离子排泄,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

5.恶性肿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常见于淋巴瘤、白血病化疗后,大量肿瘤细胞崩解释放钾、磷等离子,导致高钾血症、高磷血症伴低钙血症,严重时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出现口渴、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电解质紊乱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检测血清电解质。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具体离子异常类型选择口服或静脉补充方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自行服用电解质补充剂可能加重失衡,应严格避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