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正确测量儿童心率正常范围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儿童心率的正确测量方法需结合其年龄特点,正常范围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测量时应在儿童安静状态下进行,通常可通过触摸桡动脉或颈动脉计数,或使用电子设备辅助。

1、正确测量方法

测量前确保儿童处于平静状态,避免哭闹或运动后立即检测。使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桡动脉(手腕内侧)或颈动脉(颈部侧面),计时1分钟内的搏动次数。若时间紧张,可计数15秒后乘以4,但安静状态下建议完整测量60秒以提高准确性。婴幼儿可选择心尖部听诊,使用听诊器置于左胸乳头下方,计数1分钟心音次数。

2、各年龄段正常范围

新生儿(0-28天)正常心率为120-140次/分,婴儿(1-12个月)为110-130次/分,幼儿(1-3岁)为100-120次/分,学龄前儿童(4-6岁)为80-115次/分,7岁以上儿童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维持在70-110次/分。睡眠时心率可较清醒状态降低10-20次/分。

3、注意事项

测量时需注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衣物过紧压迫胸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需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袖带气囊宽度应覆盖上臂周长的40%。记录测量结果时应注明儿童状态(安静/活动后)、测量时间和所用方法。若发现心率持续超出年龄对应范围,或伴随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心率受体温、情绪、贫血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议在健康状态下定期测量建立个体化基准值。发现异常心率时应连续监测3天并记录,就诊时携带完整数据供医生参考。避免在发热或剧烈运动后2小时内测量,以免影响判断准确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