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式助听器一般适合轻度至中度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及混合性听力损失等人群使用。具体选择需结合听力检测结果和医生建议。
1、传导性听力损失
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由外耳或中耳结构异常导致,例如中耳炎、耳硬化症或耳道闭锁等。耳道式助听器通过放大外界声音,补偿声音传导至内耳的障碍,帮助改善听觉感知。其体积小巧,可直接置于耳道内,适用于外耳道无明显畸形且中耳病变未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
2、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此类听力损失主要由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常见于老年性聋、噪声性聋或药物性聋。耳道式助听器可针对不同频率的听力下降进行精准补偿,增强声音清晰度。对于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且言语识别率尚可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对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能效果有限。
3、混合性听力损失
混合性听力损失同时存在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因素,例如慢性中耳炎合并内耳功能退化。耳道式助听器能综合处理不同性质的听力问题,通过调节增益参数补偿双重缺陷。需注意患者耳道容积需满足助听器放置需求,且无活动性炎症或耵聍栓塞等情况。
日常使用耳道式助听器时,需定期清洁设备并避免潮湿环境。建议每3-6个月进行听力复查,根据听力变化调整助听器参数。若出现耳道不适或听力进一步下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更换助听设备类型。对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者,可能需要考虑骨导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其他干预方式。